目前分類:閱讀筆記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書評《百術不如一誠》:了解稻盛和夫經營哲學與人生觀的濃縮課程

 

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是京瓷、KDDI 的創辦人,其一生最有名的事蹟之一莫過於曾在77高齡拯救宣告破產的日本航空(JAL),讓日航在短短兩年八個月內重新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因此,只要是對於企業管理經營有一定涉獵的人,大概都有聽過稻盛和夫。

 

坊間有關稻盛和夫事蹟的書籍、新聞報導非常多,《百術不如一誠》這本書的特點是從中國人曹岫雲的語氣介紹稻盛和夫的人生經歷,並且從多面向詳細闡述稻盛的經營哲學、人生觀,整本書夾敘夾議,而稻盛本人也認可曹岫雲的論述,讚美他:「對於我的經營哲學,像您這樣有如此深刻理解的人,恐怕全世界也沒有吧。⋯⋯(中略)⋯⋯您深刻地了解了我的行為和我的哲學,並做了精彩的解說,真的非常謝謝您。」

文章標籤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房仲沒告訴你的34件事》從書名來看,可能會讓人以為書籍內容是挖掘房仲業的秘辛,或者是講述民眾應該如何避免被黑心房仲坑殺,但實際上,這本書的內容涵蓋作者郭承豪投入房仲業的歷程,以及分別從「房仲新手」、「素人買房」、「店東經營」3個面向分享總共34項注意事項,這些注意事項都寫得很淺白易懂,對於像我這樣不太了解房仲業、也沒有買房經驗的人來說都可以很輕鬆閱讀,並且對於房仲業生態有了最基礎的認識。

 

房仲沒告訴你的34件事封面.jpg

 

這本書比較像是作者個人自傳,再加上房仲從業人員(包含房仲人員、加盟店店主)的成功心法,對於想要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從事房仲業的人來說,是很好的參考書。厲害的房仲人員可以獲得百萬年薪甚至千萬年薪,是一個報酬沒有上限的行業,然而,郭承豪指出「你可以在這個行業獲得不可思議的收入,但是你必須要先有不可思議的付出」。

文章標籤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出不老體質》封面.jpg

 

人體從幾歲開始老化?從幾歲應該開始注重保養呢?身為女性,或許從25歲開始就會開始注重肌膚保養,35歲之後可能會想要借助醫學美容,讓自己看起來更年輕,然而保持「逆齡」的狀態,不只是外表、體態好看而已,更重要的是維持身體機能,氣色好看、也減少小毛病困擾,進而讓生活品質提升。《吃出不老體質》這本書提供現代人延緩衰老的飲食指引,書裡面舉例了很多徵狀,以及可以如何透過飲食改善這些徵狀,整體來說,非常容易閱讀,也很實用。

 

本書作者廖欣儀營養師在前言就寫到「嚴格來說,人體在30歲以後就開始面臨老化問題,例如30歲後骨質開始流失,膠原蛋白流失速度加劇,過了40歲時肌肉開始流失,關節容易磨損發炎⋯⋯」讀到這一段,實在有點膽顫心驚啊,因為30幾歲、40幾歲正是我以及周遭的人(例如:同事、朋友)的年紀。

文章標籤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文案的基本修養

《文案的基本修養:比文字技巧更重要的事》作者「東東槍」是中國天津人,曾經擔任奧美的廣告創意總監,最初從「文案」職位做起,累積了幾年的工作經驗後,他研究了廣告創意相關的原理,逐漸搭建起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書中的內容來自於作者在奧美工作時內部分享給其他新進同仁的錄音內容,因此比較口語,但優點是非常容易閱讀,且作者擅長比喻,經常透過生活化甚至趣味的例子來闡述上述這些原本比較抽象的概念,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標籤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2580016


最近慢慢地讀一本有點厚度的書《政治工作在幹嘛?》。從事政治工作,會得到什麼、失去什麼、心境上有哪些變化,這些心理層面的東西特別吸引我的注意力,雖然還沒讀完整本書,但已讀到了一些印象比較深刻的段落,節錄在下方。

 

這兩篇文章都提到一個概念是「沒有自己」,政治人物無法展現真實的自己,而幕僚也沒有自己,以「文稿小組」來說,必須揣摩政治人物的心境,當政治人物的腦和嘴巴。因為工作需要,而「沒有自己」是一件哀傷的事情嗎?倒也未必,我覺得就是一個「交換」的過程,政治人物將一部份的「自己」丟棄或隱藏起來,去換得他們認為更重要的東西、達成更大的目標。

文章標籤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有一天,聽說分眾傳媒的創始人江南春在長江商學院演講時說,「樊登讀書會是中國頂尖人士的標配產品。」

 

以上是《可複製的領導力》書中作者在前言裡面寫的一段話,很直白地大大讚美了樊登,也因此讓我對於這本書有很高的期待。樊登在中國及台灣的影響力的確頗有規模,我的一些臉友也讀過他的書或聽過他的音頻,而我起步較晚,最近才讀了《可複製的領導力》這本書,簡單記錄一下感想。

文章標籤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_6j6bjV3QrhlJnH-HsRIhzg

 

聽說,你在創業。那你一定有很多委屈吧。

你這麼有責任感,一定有很多人討厭你吧。

你願意承擔風險,一定有很多人誤會你吧。

文章標籤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_5WdrocYkiWvN0VGMCT86Cg

前陣子,我閱讀了幾篇咪蒙的文章,看到其中一篇文章,開頭的句子是這麼寫的:「我說過,我的情緒分為高興、很高興和非常高興。」我一面吃驚世界上真的有這樣的人嗎?這句子讀起來有些讓人毛骨悚然,但也一面讚嘆咪蒙十分擅長文章破題,開頭便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對於正在沮喪難過的人來說,網路上的「心靈雞湯文」或「勵志文」常有說教語氣,而很難產生鼓舞作用。然而,咪蒙說,這些保持快樂的秘訣是她個人的獨門經驗,或許對大家有用,語氣像是一個願意和你說真話的朋友。我想,這些快樂的秘訣並不是憑空而生,很可能是她從過去血淚、痛苦的經驗中萃取而來,因此讓這些秘訣多了同理心和溫暖的感覺。

「永遠保持快樂」並不容易,我覺得也不切實際,彷彿一台設定錯誤的機器人,只有單一種情緒。面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不需要時時戴上「快樂」的面具,我認為,能夠做到「和情緒做朋友」並盡可能保持內心「自在」的狀態,已經非常了不起。

台灣作家中,以高情商、高說話智慧著稱的大概就屬蔡康永,蔡康永曾出版《蔡康永的說話之道1》、《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這個月並出版了新書《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無論是說話技巧、情緒智商,都能透過後天練習而得,「快樂」也是如此,當技巧掌握得越純熟,就越能經常保持愉快的狀態。

文章標籤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正在讀《她從海上來:張愛玲情愛傳奇》,作者把故事寫得很好看,在敘事之外,有人物心靈狀態的描寫,又加以評論,讓人更能了解來龍去脈,像在讀小說,這一個在文壇響亮的名字於是漸漸有了血肉。

我特別喜歡書中張愛玲的一段文字:「大紅大綠的配色,是一種悲壯,力大於美;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有更深長的回味,是一種蒼涼。在愛的範疇裡,渴望與迷戀,愉悅與悲哀,彷彿是蔥綠配桃紅,不是對立,是參差、是對照、是美。」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原來出自張愛玲。張愛玲因為將胡蘭成看得太清楚太透徹,所以原諒了他的一切,也以自己的一份真情成全了胡蘭成的自私和欲念。但這中間純然沒有委屈。張愛玲從不做委屈自己的事情。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誠如故事的前頭,今日美國報對《穿條紋衣的男孩》下的書評:「震撼力十足!令人不安!」,我在讀完這本書之後久久無法忘懷。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介紹這兩本書之前,我希望敘述一下看這類書籍曾帶給我的轉變。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3/11補上心得,以及龍應台女士的《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常常有人堅信自己只是沒有遇到伯樂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過年期間用了很多時間看書,因為我對於散文的興趣遠大於小說,加上以前一直覺得自己對於那些散文大家沒有好好認識、讀過,便刻意借了九歌出版的散文精選集來讀,像是蔣勳、周芬伶、張曉風等等。

蔣勳我之前介紹過了,他關於生活美學的散文因為對象是一般大眾,寫的很平易口語,但他其他的散文卻不然,陳義芝讚為:「常民生活的細膩體貼,養護他一顆敏感溫熱的心,使他能自在地行走在繁華與廢墟的變遷裡,而不虞元氣消散......蔣勳的散文,但有悲情而無憤意,也因慧智,一些沒要緊的話在他口中說出來,竟變得十分要緊了。」周芬伶是政大中文系畢業的學姊,所以讀到某些描寫校園的片段,總覺得格外親切,我很喜歡她的寫作風格,天真、明朗而熱情。

下面這篇文章是張曉風知名的文章之一「只因為年輕啊」,她執筆寫這篇文章時已四十四歲,和青春活潑的年紀有很長一段距離了,她用過來人的眼光檢視年輕學子 (她是陽明大學的教授 ),不禁感嘆:「只因為年輕啊!」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越讀者》的啟發與震撼既深且遠。

我記不太得我是怎麼知道這本書的,只知道它在圖書館很搶手、排隊要等一段時間。《越讀者》會如此搶手不是沒有原因,自從我開始讀之後便愛不釋手,下課讀、通勤時也讀,還因為健忘而不小心將它遺留在教室座位下,隔天匆匆忙忙趕去百年樓教室,幸好還沒被別人拿走,否則我就得賠一本新的給圖書館了。

《越讀者》的封面標題底下寫了一行註腳很耐人尋味:「沒有越界,不成閱讀,尤其在網路時代」。作者郝明義先生在2001年創立「Net and Books」出版社,現為該出版社的發行人,因此,我原本以為這本書要談「閱讀」在網路出現之後的改變以及在網路上的閱讀生態,不過這本書重點不僅於此,還談了一些閱讀該注意的事項、他對書籍做的分類,也解答了一些問題和迷思,像是「無辜的網路」、「為什麼不必是文字與書」、「為什麼要讀哲學」...... 等等,我想,對於閱讀有點熱情的人應該都會同意這本書是很好的指南。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本想就「腦內啡」和電影版「超人類」及OVA2「送葬遊戲」的內容做結合寫一篇文,不過上網找不到合適有關於「腦內啡」的資料,於是把最近看的一本書「死亡的臉」也一起寫一寫,因為這本書裡頭有大略提到「腦內啡」的運轉機制,努蘭醫師將之比喻做「體內的睡夢之神」。

「死亡的臉」是努蘭醫師1995年的舊作品,主要探討人體老化的過程和原因,內容雖不如「肉體年限」解釋的詳細,但有許多有趣的篇章,而且十分貼近生活,讓人讀起來一點也不會乏味,又極富知識性。讀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好像回到了高中上生命科學課,除了複習以前學過的,還能更深入了解各種將人類帶向死亡的病症的漸近過程。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住院醫師夜未眠》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作者:法蘭克‧佛杜錫克﹝Frank Vertosick, J.,M .D.﹞
譯者:廖月娟
出版社:天下遠見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書名:一公升の眼淚:與頑症對抗的少女亞也的日記
作者:木藤亞也
編/譯者:明珠

文章標籤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不要叫我醫生:一個實習醫生的真情告白﹝研修純情物語﹞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謝網路,我不必像之前辛苦的把想節錄的字一個個敲進電腦,之前找到一個網站放了好幾本歐陽林的書,雖然高興,不過盯著螢幕還是比較累人,所以我還是把書借來看了。歐陽林幽默依舊,也許不像小志志Pitt等人那麼有深沉的感觸,但他的文筆生動有趣讓人愛不釋手,挑了三篇比較有趣的出來。

以下文章轉載自熾天使書城

http://www.angelibrary.com/essay/ou_yang_lin.html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