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閱讀筆記 (2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歐陽林的著作約有十幾本,我才讀了兩本書就認定是我非常喜歡的類型。打算把它其他著作一一借來讀。醫生也是人,也會在意年紀,然而,年紀這種東西常常依別人如何稱呼而定。歐陽林是小兒科醫師,面對的是沒有見識、沒有知識、沒有學識、同時又不看電視的小孩時,常常對於稱呼非常苦惱。

我說過,來我門診看病的小朋友,如果一進門,就叫我醫生叔叔,我按照慣例,會給他糖果和貼紙;而如果小朋友識相一點,一見面就親切的教醫生醫生哥哥,那麼,我不只給糖果和貼紙,我還要給鉛筆和氣球;但是,如果小朋友很不識大體,相見歡時用力呼叫一生:「醫生阿伯!」那麼,什麼禮物都沒有了,只有單純看病,即使他不斷跟媽媽吵著要禮物,我也裝做沒聽見!而如果如果,這小朋友的爸爸、媽媽、老師、校長沒有敎好,小朋友見到我這個如此年輕的醫生,竟然開口大喊一聲:「醫生爺爺!」那麼,我們完了,我不但不給糖果貼紙,還要打針!

上述情況並不少見,爸爸媽媽的確沒有教小朋友不可以叫醫生〝爺爺〞,但是這樣叫實在太狠了XD

狀況一:小朋友最親近的人是爸爸媽媽,而爸媽每一次帶小朋友來看病時,第一句話就是:「你什麼地方不舒服,自己跟醫生阿伯講,醫生阿伯人很好,你不要怕,阿伯等一下會給你糖果!你看,阿伯多麼可靄可親啊!」

內心OS:短短的一句話裡就講了四個「阿伯」,還說我可靄可親,小朋友耳濡目染,不被誤導才怪!


狀況二:甚至有些時候,有一些小朋友,親切的叫一聲:「醫生叔叔!」時,站在一旁的老爸立即呼阻道:「叫阿伯啦!它比爸爸大你怎麼不知道!」

內心OS:我立即立即從電腦螢光幕上看到這老爸的出生年月日,明明就是比我大,這點便宜你也要占!我這一次就是不給你禮物!但小朋友一直吵著要糖果,眼睛一直不斷盯著我桌上的糖果罐,我的心很軟......唉!算了!這次例外!就發個糖果好了!再給你一次機會,下次不要再犯!

狀況三:我給了糖果之後,最高興的反而是媽媽,她歡呼一聲,對小朋友說:「好漂亮的糖果啊!趕快,跟醫生阿伯說謝謝,阿伯對你這麼好,你吃了阿伯的糖果,回家就要好好吃阿伯的藥......」

內心OS:短短的一句,又出現了四個「阿伯」,你們這些人總是喜歡恩將仇報!你給我記住!我不會忘記你們的!

看到這我忍不住笑了出來,這根本是我小時候看病的翻版。小孩子不懂事,爸媽怎麼叫小孩子就跟著叫,就常聽到的是「阿伯」兩字冠在醫生之後!好像叫的越老表示對醫生的尊重,不過醫生他一點也不想被這樣叫啊!不僅僅是醫生非常苦惱,診所裡的護士小姐也是......

護士花粒:「我還不是一樣,現在已經沒有小朋友叫我護士姊姊了,如果他們叫我護士阿姨,我已經謝天謝地了,你記得那個志豪嗎?他那天竟然叫我伯母,我傷心了一整天啊!」

濃濃的青春流逝感,讓我這陣子感到徬徨及無助,所以,最近看病時,我反而喜歡和歐吉桑和歐巴桑們在一起,因為他們見到我,總是喜歡說:「你這醫生為什麼這麼少年啊!」粉飾太平,或許能讓這已過三十的心靈,在寒冷的冬季裡,多一點慰藉。


也許下次去看醫生時,可以考慮親切的叫一聲:醫生哥哥! XD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的哈日症就是:「吃一定要吃日本料理,看一定要看日劇、日本電影、日文書,聽一定要日本與和日本歌,用的東西一定要日本製的,說一定要說日本話或和日本有關的事物,逛一定要逛日商投資的百貨公司,無時無刻都要讓自己沉浸在一個完全日本化的世界裡,否則會非常難受。」那不要懷疑,你已經得了哈日症!

 

我一點也不是哈日迷,不過作者是──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我得了哈日症」,非常有趣,雖然之前已經看過一遍,但仍把它借回家再讀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對日本中華街的描述,以下節錄文字:


在橫濱有一條中華街,非常有名。

「中華街」的確是一個治療相思病的好地方。但是中華街也是「貴」的出名。當我們來到橫濱,看到寫有中華街字樣的招牌時,真的好興奮啊!就好像已經回到台灣似的。

「看!有天仁茗茶的店耶!」
「哇!還有賣旗袍啊!」
「全部些中文耶!真棒!」
「啊!還有台灣賣的錄音帶耶!」
其中有一人突然大叫起來:「包子!我看到包子了!」

「歡迎光臨!請問要什麼包子?」一位看起來明明就是「同志」的人卻用流利的日文和我們說。

「有沒有搞錯?一個包子要日幣要三百元?」
「日幣三百元....等於台幣七十幾塊!?」
「好貴,台灣的便利商店一個才賣15塊。」

橫濱中華街的「名物」之一就是肉包子,不過結果是出奇的難吃﹝笑

沿路看到許多大陸製的東西,如中國的食品、罐頭、乾糧、旗袍啦、扇子、檀香、雜貨、甚至連公安帽都當作稀世珍寶拿來賣。這些大陸非常廉價的東西到了橫濱變來個鹹魚大翻身,晉身成為舶來品等級。
價錢實在有夠貴,簡直貴到沒有天良!
中華街裡
的一切東西,好像都是鍍金的,
中國人根本就買不下去!


只有那些日本人和外國人才
會像著魔一般乖乖從口袋掏出錢來。

還有啊!那一間間蓋的超華麗的廣東料理餐廳更是我們望塵莫及。每一家都是刻龍畫鳳的、金碧輝煌的......這裡,可不是像窮學生隨便可來的食堂,光一盤菜就要上千元,若想吃一頓飯﹝五菜一湯﹞起碼都要日幣萬元以上。如果照這裡的物價來看,剛才的包子,還算便宜咧!

這時突然有人想要上廁所。剛好看到熟悉的建築──關帝廟。

「太好了!可以進去上廁所!」

「哇!好像來到了台灣的行天宮喔!」

文著縷縷繚繞的線香香味,一行人愉快的踏上階梯。

「慢著!四百元!」

出其不意忽然從白茫茫的菸絲中閃出了一位阿伯他那句冷冷的聲音劃破了我們正在
做的美夢。俗話說: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就是這種感覺!

「什麼?」
「?」
「!?」

「入場費一人四百元!」

在場的每一個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句話就好像從外星人腦子所發射出來的外
星語電波,我們這群地球人是無法了解的。

「不繳錢請不要進來!」
外星人又發出電波了!

「不會吧!拜拜還要先繳錢才能進場?」

「入場費?又不是遊樂園。」

「四百元?為什麼?」


這是變相勒索香油錢嗎?

在日本的關公比較貴嗎?

外星人顯然聽不懂我們地球人的語言。他索性放棄和我們溝通,轉身消失在煙霧之中
......

「......。」

因為那本書是沒有照片的,不過有很可愛的插圖。上網照了文中的關帝廟,恩,果然是金碧輝煌啊!不過入場費感覺就太商業化了,住在台灣可以免費入廟宇另一種幸福呢?

中華街字樣牌坊


關帝廟







圖片來源:日本關帝廟官網
http://www.yokohama-kanteibyo.com/index.html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在學校圖書館借到「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這本書,內容非常引人入勝,不過礙於我還有一堆功課要做,所以只好找零碎或睡前的時間讀,因為字數不少,讀了好幾天還讀不完。最大的困難是因為這本書有深度,所以一些醫學名詞實在不怎麼懂,對我這個〝跳級〞的人來說,還是有點吃力,不過不影響閱讀的理解。裡面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我挑了一個主題節錄文字:

 

不管是傳統倫理或社會大眾的主張,都堅持病人有權力得到最好的醫療照護。如此,新手要怎麼練習?怎樣才會進步?大家都希望完美,不希望做新手的「犧牲品」。然而,沒有訓練、沒有學習,完美從哪裡來?真相是,不給新手練習、經驗沒有傳承,恐怕到頭來人人都要受害。因此,學習是隱形的,在鋪單之下、麻醉之後,有時也須遁辭幫忙隱藏。

 

文中所說的「學習是隱蔽的,甚至是偷來的」可謂相當傳神:我們要如何告訴病人:「對不起,因為我還不熟,所以風險比較高,請多擔待。還是您希望比較有經驗的人來?」我們會要求病人同意讓我們這些新手試試嗎?沒有人對病人說過這樣的話。真要有人那麼說,只要病人神智清明都會嚇的魂不守舍,不會同意做新手練習的對象。

 

作者曾向病人說過他只是當主治醫師的助手,實際上如果宣稱自己只是助手,就有點欺騙的嫌疑。畢竟,他不只是「幫手」、一雙多出來的手。不然握刀子的人怎會是他沒錯,不論是實習醫師或者住院醫師訓練期間常常藉著各種機會,加以學習,而病人利益和醫師學習機會間取得平衡點,力求不出大問題。

 

在成功醫師的背後常讓人忽略了這點,而上述的情形也是不爭的事實。我想黑傑克醫生必定也是這樣學過來的吧!要成功重要的不是才智而是練習的多寡,醫生對於他能夠明白分析出病灶,也只是說那是經驗的累積,對那些新手給的建議是:等你多開幾次刀就學會了。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很想讀這本書,社區圖書館沒有,要借得跑到遠一點的圖書館才借的到。今天學校圖書館無意間找到,很高興,原本想借點文學的書,結果一不小心借了三本跟文學沒什麼關係的書,一本佛洛伊德的心理學、兩本有關醫學的自白書﹝笑﹞。三本都很好看,尤其是「白袍」,我從回家在公車上就忍不住翻來看,雖然搖搖晃晃的有點讓人眼花。


書名:白袍─一位哈佛醫學生的歷練 
作者:艾倫‧羅斯曼 
譯者:朱珊慧 

曾經好奇總讓人心生敬畏的醫師袍下,醫師是什麼樣的心情面對病患?雖然不讀醫學院的我,藉由這本書一窺醫學生的實習生活和蛻變的過程。原來,對病人而言,白袍代表了信任和權威,而還有許多要學習的醫學生,白色的醫師袍無疑地擋住藏在內心的不安以及生澀,希望自己能快點成長,好配的上這一身白袍。作者發現白袍使她對病人產生權威感,卻也感受到沉重的責任感。 

「進入醫學院以前,我以為自己很清楚『我要當醫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但就在踏出學醫的第一步之後,我才發現自己一點概念也沒有。」作者如此說。從在醫學院的解剖課程接觸大體到實習時的觀摩手術過程,從在醫院裡跟著住院醫師走來走去,到自己第一次做醫務處理,她不斷地努力著,學的越多才漸漸發覺不足之處,想要成為一個獨當一面的醫師,還有一段辛苦的路要走。 
 
 實習過程中,她面臨到最大的挑戰和轉變:對病人的態度。到了醫學院二年級,醫師與病人的關係越加密切,而權力落差也更加明顯。雖然每週都學到了更多臨床技巧,高度的不安全感卻加深了自己不適任的感覺,甚至蓋過了成就感。透過如何去認識病人、如何獲得病史、明確的診斷,而融合醫病的關係、醫學倫理與醫學專業的知識,這些都是醫生一輩子不斷學習的課題。

她把白袍視為是群體性及合法性的護身符,卻越來越不喜歡她加諸在醫病關係上的拘束感,白袍讓她比較不人性化,一旦和病人建立起關係之後,白袍的重要性就退居幕後了。她喜歡脫下了白袍、看不出長短的差別、也沒有鼓鼓的口袋可供辨識,諷刺的是,卸下了白袍反而覺得更能融入整個醫療世界中。 

「身為醫療者,如果不經一番奮鬥就放棄病人,實在不容易做到。死的有尊嚴,在醫院裡並不常見。」作者這樣感嘆,不經懷疑:怎樣做是最好的?醫生的職責是用盡一切辦法延續生命?還是讓病人能有多一點尊嚴?我想不僅僅是醫生,連一般人在面臨抉擇時也同樣會感到困惑。在醫院呆久了生死似乎成為常態,醫生是不是會對生死感到麻痺?我猜答案是否定的。對於病患,醫生做的是壓抑著對生死無常的反應,有誰能真正度生死於事外呢? 

「我已經覺得自己像個醫師了嗎?我還是不確定。」作者艾倫.羅絲曼醫師以生動的文筆,娓娓道出自己在哈佛醫學院的四年中,如何由懵懵懂懂「白袍加身」的一年級生,歷經不同的學習階段及興奮、驕傲、沮喪甚至是後悔的心路歷程,最終在畢業後正式成為醫生時,意會到這身白袍的意義。覺得白袍終於踏實地貼在肩上,因為長年使用,變的有些灰樸樸的,而白袍所帶來的沈重責任感,更讓作者了解到,身為醫者的學習成長將永遠沒有止息的一天。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之前寫的國文報告的內容,有關一本幫助人打擊寂寞的書,因為我有時也會感到莫名的寂寞,看了這本書對我幫助不少。我猜就算外表再光鮮亮麗的人,也可能有時感到寂寞,想要思索人生的意義,所以學習如何從寂寞中成長是很重要的。

書名:從寂寞中成長   Conquer Loneliness

 


別小看了寂寞的作用力,如果一不小心,寂寞就可能不斷的在生活裡製造壓力,讓人的身心受到限制。也許一個人不常感到寂寞,不過根據此書的觀點,學習如何處理壓力和從寂寞中成長仍十分重要,因為能夠拋開寂寞,安於孤獨一個人的處境,則反映了內在性格的健全和獨立自主,這樣的人才有能力愛人,去和另一半分享生命中的悲歡和喜悅。寂寞也可因時間長短分成短暫型的寂寞和持久型的寂寞,也可分為認知上的、行為上的、情感上的寂寞,不論是什麼樣的寂寞,都不要被動的等待外界救援,而主動對症下藥並採取積極行動才能有效解決困境。

 

 「如果你被悲傷、不幸、災厄壓的透不過氣來,趕快讓自己忙碌起來,不要給你的手和心空間和時間,這是最有效的方法,我知道,因為我已經試過了。」──戴爾‧卡內基。

 

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實際的方法讓我們擺脫寂寞的束縛、活的更自在,以下列舉:

一、加入同好俱樂部,會吸引有相同興趣及價值觀的人聚在一起。二、宗教信仰,可以在感情上得到一定的支持,並領會生命的真諦。三、試著談談天,如果不把握機會,機會是不等人的。在講究誠信的大原則下,與周圍的人善意的溝通。四、多參加社交活動,要克服寂寞就需要走入人群,多認識人。五、交筆友,但謹慎護己是所有行動的大前提。六、別怕陌生人,主動攀談。

 

另外,對於預防自己陷於寂寞有助益的想法和觀念,也有很多,例如:不要活在別人的掌聲之下,要明白:儘管你在努力。記住,你沒有辦法取悅所有的人,相對的,別人無法不停歇的為你掌聲。如果執迷不悟這個事實,唯一的結果,就是讓自己活的很悲慘,也就是說,千萬不要做這樣的設想:你必須被所有的人喜愛。

還有一點是不要對事物有強烈的控制慾,如果權力慾望過頭,就成為一種病態,使自己反而被權力主宰,成為一個寂寞孤獨的人。

 

我想,每個人都有可能遭遇寂寞,所以學習從寂寞中成長也就成了必修的學分,希望人人都能成為掌控寂寞情緒的主人,共勉之。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