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會知道醫生忙起來是什麼程度,就連只是診所醫師的歐陽林也經常把早餐當中餐,晚餐當宵夜讓他不禁哀求:大人,賞個飯吃吧!
我的門診是在早上八點半開始,我一般都在八點十分來診所,來到時,我先不進門,轉身到對面早餐店買蘿蔔糕當早餐,羅蔔糕是我夢寐以求的食物,我每晚睡覺前都會想著它,作夢也會夢見它。我將蘿蔔糕打包好,帶回診所,時間為八點二十分,診所裡已經有兩個病人在掛號。我很怕病人等,所以,見到有病人來,我都會放下早餐,先看病。
這樣做的結果是──早餐一定會變成午餐,因為,只要我一坐下來,病人就會一個接著一個不停的來,我根本沒有時間停下來。不吃早餐的結果,血糖很快降低,我的手會開始發抖,人開始躁動,工作品質開始變差,嚴重時還會冒汗,心跳加速。
如果改變策略,請病人多等一會,說:「你先坐一下吧!我吃個早餐,我們八點半準時開始看病。」
而病人...總是會大吃一驚,怎麼會有醫生為了吃早餐而不幫病人看病呢?立即跟我說:「我趕時間,要去市場買菜,還要趕回家煮飯,你能不能幫我看了再吃?」我的心很軟,「好,好,好!我立即幫你看!」我將早餐放下,心想把這個病人看完吧!期待看完後立即有空檔,我就可以停下來吃一吃我心愛的蘿蔔糕。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歐陽林的著作約有十幾本,我才讀了兩本書就認定是我非常喜歡的類型。打算把它其他著作一一借來讀。醫生也是人,也會在意年紀,然而,年紀這種東西常常依別人如何稱呼而定。歐陽林是小兒科醫師,面對的是沒有見識、沒有知識、沒有學識、同時又不看電視的小孩時,常常對於稱呼非常苦惱。
我說過,來我門診看病的小朋友,如果一進門,就叫我醫生叔叔,我按照慣例,會給他糖果和貼紙;而如果小朋友識相一點,一見面就親切的教醫生醫生哥哥,那麼,我不只給糖果和貼紙,我還要給鉛筆和氣球;但是,如果小朋友很不識大體,相見歡時用力呼叫一生:「醫生阿伯!」那麼,什麼禮物都沒有了,只有單純看病,即使他不斷跟媽媽吵著要禮物,我也裝做沒聽見!而如果如果,這小朋友的爸爸、媽媽、老師、校長沒有敎好,小朋友見到我這個如此年輕的醫生,竟然開口大喊一聲:「醫生爺爺!」那麼,我們完了,我不但不給糖果貼紙,還要打針!
上述情況並不少見,爸爸媽媽的確沒有教小朋友不可以叫醫生〝爺爺〞,但是這樣叫實在太狠了XD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的哈日症就是:「吃一定要吃日本料理,看一定要看日劇、日本電影、日文書,聽一定要日本與和日本歌,用的東西一定要日本製的,說一定要說日本話或和日本有關的事物,逛一定要逛日商投資的百貨公司,無時無刻都要讓自己沉浸在一個完全日本化的世界裡,否則會非常難受。」那不要懷疑,你已經得了哈日症!
我一點也不是哈日迷,不過作者是──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我得了哈日症」,非常有趣,雖然之前已經看過一遍,但仍把它借回家再讀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對日本中華街的描述,以下節錄文字:
在橫濱有一條中華街,非常有名。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在學校圖書館借到「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這本書,內容非常引人入勝,不過礙於我還有一堆功課要做,所以只好找零碎或睡前的時間讀,因為字數不少,讀了好幾天還讀不完。最大的困難是因為這本書有深度,所以一些醫學名詞實在不怎麼懂,對我這個〝跳級〞的人來說,還是有點吃力,不過不影響閱讀的理解。裡面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我挑了一個主題節錄文字:
不管是傳統倫理或社會大眾的主張,都堅持病人有權力得到最好的醫療照護。如此,新手要怎麼練習?怎樣才會進步?大家都希望完美,不希望做新手的「犧牲品」。然而,沒有訓練、沒有學習,完美從哪裡來?真相是,不給新手練習、經驗沒有傳承,恐怕到頭來人人都要受害。因此,學習是隱形的,在鋪單之下、麻醉之後,有時也須遁辭幫忙隱藏。
文中所說的「學習是隱蔽的,甚至是偷來的」可謂相當傳神:我們要如何告訴病人:「對不起,因為我還不熟,所以風險比較高,請多擔待。還是您希望比較有經驗的人來?」我們會要求病人同意讓我們這些新手試試嗎?沒有人對病人說過這樣的話。真要有人那麼說,只要病人神智清明都會嚇的魂不守舍,不會同意做新手練習的對象。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很想讀這本書,社區圖書館沒有,要借得跑到遠一點的圖書館才借的到。今天學校圖書館無意間找到,很高興,原本想借點文學的書,結果一不小心借了三本跟文學沒什麼關係的書,一本佛洛伊德的心理學、兩本有關醫學的自白書﹝笑﹞。三本都很好看,尤其是「白袍」,我從回家在公車上就忍不住翻來看,雖然搖搖晃晃的有點讓人眼花。
書名:白袍─一位哈佛醫學生的歷練
作者:艾倫‧羅斯曼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之前寫的國文報告的內容,有關一本幫助人打擊寂寞的書,因為我有時也會感到莫名的寂寞,看了這本書對我幫助不少。我猜就算外表再光鮮亮麗的人,也可能有時感到寂寞,想要思索人生的意義,所以學習如何從寂寞中成長是很重要的。
書名:從寂寞中成長 Conquer Loneliness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