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則熱門新聞是 LINE 變更隱私權條款,蘋果日報的標題訂為「LINE強迫同意使用個資鄉民哀號痛批變相綁架」,觀看各家新聞媒體的標題,大多為中性到負面評價。近年來,大眾的隱私權意識日漸高漲,加上今年五月 GDPR 法規生效,「個資如何被利用」議題變得特別敏感。
今天下午聆聽 Media Tech 2018 媒體科技大會的其中兩場演講,下午的第一場主題就跟個人資料的隱私權很有關係。講者南盛弼 Roi 是 Airbloc 公司的執行長,Airbloc為去中心化的個人數據交換平台 (decentralized personal data exchange platform),這家公司追蹤收集了6000萬台行動裝置的數據 。演講講題是「個人數據市場的分散化趨勢」,說明 Airbloc 如何透過區塊鏈技術,解決數據產業三方的痛點,這三方亦即:個人(individual)、應用程式開商(application)、數據需求方(data consumers)。
一般大眾害怕個資不知不覺外洩、不知道個資被如何利用;對應用程式開發商而言,越來越難收集到個資,即使收集到個資也很難合法地將這些數據賣掉;而有數據需求一方,則很難買到有品質、合法且大量的數據。
講者有提到,他雖然身為一家專門收集數據的公司的執行長,但以個人角度而言,「個資被收集」總是讓人感到不快,他以自身為例,某天,他發覺自己很喜歡的一款 App 正默默在收集他的使用習慣,心裡難免有疙瘩。就算看到某個 App 提供使用者可自行勾選提供哪些個資項目,很多人可能還是會覺得不安、怪怪的,另一方面,「開放個資給業者」對於個人來說毫無誘因,如果可以選擇,當然通通不開放業者收集是最好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