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蘭克‧佛杜錫克﹝Frank Vertosick, J.,M .D.﹞
譯者:廖月娟
出版社:天下遠見

上高中之後,讀最多課外書的時候應該是在高二吧!那時候很閒,就算中午午休時間以及放學時間都跑去學校的圖書館看書都沒問題,但是因為覺得兩個禮拜的借閱期限太短,所以從學校借來書很少。住進高三逸仙樓老人院後,教室離圖書館很遠,就更懶得去,直到最近才發覺我實在太少去那裡走動,決定犧牲午休去......看雜誌和報紙,至於那些擺在書架上很吸引人的書,我實在不太敢借,因為「借書」意味著沒有時間唸該唸的、準備要考試的,不可不慎啊!

幾天前看到法蘭克‧佛杜錫克﹝Frank Vertosick, J.,M .D.﹞所寫的「精神外科的黑色喜劇」、「聽疼痛說話:精神外科的13個故事」,雖知要期中考了我一定沒時間看,仍把這兩本書借回去,免得下次忘記借或者被別人借走。「精神外科的黑色喜劇」是之前就被列入必看書單裡,只是一直找不到,竟拖到此時才借來讀。

目前這兩本書我只讀了一些,「聽疼痛說話:精神外科的13個故事」裡作者邊說故事一邊用專業的角度讓讀者了解一些較常見的疼痛,例如偏頭痛、三叉神經痛、產痛、心絞痛,也解釋「疼痛」在演化及生理上的意義。因為內容有些深度,我僅有的高二程度的生物知識似乎不太夠用,看到一堆的專有名詞不禁頭昏腦脹,閱讀這本書時忌諱跳著讀﹝也是我很常做的事﹞,否則會看不懂。

「偏頭痛」是煩惱著許多人的問題,雖然它是到底「如何」發生的已逐漸明朗,但它「為何」發生還是不明究裡,佛杜錫克醫師提出幾種可能的解答,從古時候的傳說到現今醫療的推測都在書中寫到,讀他的書不僅學的許多醫學知識也上了一堂內容豐富的歷史課,或以生物演化的角度解釋,讓我對「疼痛」有更廣、更多元的認識。裡面較特別的是介紹不存在的「幻痛」,它正式的醫學名稱是「去傳入神經痛」或「去神經性疼痛」,為什麼有些人會覺得已切除的手腳傳來陣陣疼痛?佛杜錫克醫師用一種巧妙的比喻來解釋這種現象,令人印象深刻。

「女人的戰爭」此章中,作者對於太太生產時無麻醉自然產的要求感到困惑:現今的已經科技已經可以使產婦做無痛分娩,為什麼許多女人們寧可痛得半死也一定要以完全自然的方式產下嬰兒?無痛分娩的出現甚至受到宗教等多方人士的撻伐?在護理課看完血淋淋的生產影片、聽到她們的哀號之後,我和作者也有一樣的想法:「生小孩好可怕!」但是在仔細思量「產痛」對於孕婦、嬰兒、至於整個族群的意義後,作者解釋也許「產痛」並非狄瑞德、拉梅茲﹝註﹞所認為的那樣邪惡,也非不應該存在的東西。藏在「產痛」背後的重要性不容忽視。跟我一樣會在看生產片時哀哀叫的同學,應該也來讀讀這章。﹝笑﹞

跟外科手術麻醉有關的一章是「睡眠與死亡間的朦朧」,這標題下得真是好極了!裡面介紹麻醉的歷史、麻醉出現對醫療史的重大改變。作者如此形容麻醉的重要:

攤開外科手術的歷史,最大的功臣將是麻醉科醫師,而不是外科醫師。不管是肝臟移植、動脈繞道的開心手術或腦瘤切除,不管外科醫師有怎樣的妙手,沒有麻醉,只能放棄。「麻醉」還沒被發明以前,什麼技術啦,教育啦,都是多餘的,外科醫師需要的只是力大如牛、膽子很大的助手,以便把死命掙扎的病人緊緊抓住,同時不會看到血就嘔吐。外科醫師能做的也不出幾樣可以快刀斬亂麻的,像是截肢、縫合撕裂傷或拔牙。

這真是說得對極了,不過我想如果情境換成「兩位神秘醫師」劇情,病患是奇利柯,如果需要取出體內的子彈,那麼執刀者黑傑克並不需要力大如牛助手,也不必麻醉就能取出他體內的子彈,嗯,奇利柯真是個好病人!﹝笑﹞

這本書雖然還沒讀完,但是我早已被它深深吸引了,所以推薦給有興趣的人,不過在那之前,先增加一下自己對人體構造的知識會讓你讀起來更容易!不然要像我邊頭昏腦脹邊努力讀下去也可以!XD

--
註:狄瑞德和其他倡導自然生產的專家如巴黎產科醫師拉梅茲等人不認為疼痛是一種必要的力量。狄瑞德在1994年出版的《沒有恐懼的生產》﹝Childbirth without Fear﹞一書中寫到:「生產的痛楚,和這種痛楚的起因──恐懼,已深入我們的社會,並產生不良的影響。......其實,生產不過是種簡單的生理行為,自然生產,就可以享有快樂和富足這樣的回報。」狄瑞德的用意不在產痛的處置和控制,而是去除產痛。在狄瑞德的觀念中,根本就不該有產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