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買的台灣早期盜版漫畫《玫瑰寶劍》,原名: プライム・ローズ,英文名:Prime Rose。《怪醫黑傑克》奇利柯醫生的原型來自此作品。
大學時期曾經修過李衣雲老師的「台灣近代大眾文化史」,課程裡老師提到一些台灣漫畫的發展史,雖然詳細記得不是很清楚,但知道台灣早期曾大量盜版日本的漫畫,並有一段時期政府實施漫畫審查制度。上網蒐集資料後得知,1948年政府制定《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並於1966年真正施行,直到1987年解嚴之後才被廢除。由於該條文內容籠統空泛,漫畫送到國立編譯館之後,能否通過全憑審查者的主觀認定,不通過的理由於現今看來也許十分可笑,根據維基百科舉的例子,「狗才不會說話,小孩子看了會神經病」等等,官員說不通過就是不通過,漫畫也因此無法發行。
這讓我聯想到,手塚治虫在世時也曾遇過類似的困境,昭和三十年(1955年)日本刮起一股「掃蕩不良讀物運動」,其中備受攻擊的對象也包括了手塚治虫的《原子小金剛》,機器人、高速鐵路等等高科技事物被批為「荒誕無稽」,手塚治虫在這波運動中深受其苦,為求大眾的理解,而四處奔走。(參考維基百科「悪書追放運動」條目)
回歸正題,台灣早期因有漫畫審查制度,扼殺台灣漫畫家的生存空間,因此間接促成出版社大量盜版日本漫畫。我之前在拍賣網站上陸續賣了一些手塚治虫在台灣的盜版漫畫,雖然因為經濟能力有限等因素,無法一一買齊,但不難發現這些「盜版漫畫」和現今的「有正式版權漫畫」的差異。
首先是作品名稱,要研究早期漫畫的第一步:了解盜版漫畫的名稱究竟對應的是哪一部日文原著。之前聽政大台史所李福鐘老師所說,台灣早期有些電影名稱和原文差了十萬八千里,且愛走文藝風,如果不先弄清楚之間的對應關係,也就難展開研究,舉例來說:
Lady Hamilton(忠魂鵑血離恨天)
All that Heaven Allows(深鎖春光一院愁)
Inside Daisy Clover(春花秋月奈何天‘65)
From Here to Eternity (紅粉忠魂末了情)
漫畫也是如此,手塚作品中比較有名的例子如《怪醫黑傑克》以前叫做《怪醫秦博士》,這還比較好猜。其他如:
日文原名:フィルムは生きている,時報版書名:電影萬歲,早期譯名:飛筆小神童。
日文原名:きりひと賛歌,時報版書名:桐人傳奇,早期譯名:狗面人。
日文原名:三つ目がとおる,時報書名:三眼神童,早期譯名:怪童小精靈。
日文原名:海のトリトン,時報書名:海王子,早期譯名包括:海人精。
日文原名:マグマ大使,時報書名:火箭大使,早期譯名:地球保衛戰。
其實台灣早期盜版手塚治虫的作品數量頗多,粗估至少有40部以上,十分可觀。時報當初有意出版手塚治虫全四百卷作品,但後來因為賣得不好,導致原本有些計畫中的作品未能出版。時報將手塚治虫全四百卷作品名稱列在每一本漫畫的封面上,仔細看就會發現很多作品都沒能出版。以下照片是三眼神童的封面,紅框內就是時報未能出版的作品,還滿多的。
台灣早期的盜版之中包括一些時報沒出的作品,甚至連東販也尚未出版的,目前都還沒有正式中文版的作品,包括:
奇蹟島(時報譯名:幼發拉底的樹)、奇幻泡泡糖(時報譯名:魔術泡泡糖)、修馬力傳奇(時報譯名:修馬力傳奇)、計時蘋果(時報譯名:蘋果鐘)、空氣底下、奇子、魔神加農(時報譯名:魔神卡農)、吞食地球(時報譯名:吞下地球)、爸爸媽媽孩子(時報書名:三個小搗蛋)、鬼丸大將、鳥人大系、玫瑰寶劍、(時報書名:修馬力傳奇)......等等。
最近東販出版的《向陽之樹》算是特例,這部作品並未在時報四百集之中,盜版也沒有。
我有意整理目前我曾經在網路上看過的盜版譯名與日文原名對照表,但是需要一些時間,待整理完成,會分享到網路上提供下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