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逛臉書時,偶然看到了一支國泰人壽的廣告「追著好天氣的女子」,並順便看了另一支系列廣告「要求午休三小時的男子」。第一次觀看時,覺得的確是支拍攝、後製、配樂品質都很不錯的廣告,雖然是2016年台北奧美廣告的作品,即使放到2018年,廣告訴求命中了現今社會渴望工作生活兩者平衡的年輕族群的心,也很符合保險業一般給人「工時彈性」的形象。

若要挑缺點,大概就是這支廣告中的 logo 換成別家保險公司,似乎也可以通用;而「要求午休三小時的男子」廣告中,男生講述他為何需要三小時午休,口條不夠真誠自然,很重的「廣告感」就跑出來了。

若再仔細看一下,影片下的留言,就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網友覺得廣告畢竟是廣告,和企業的現實狀況有所落差。

 

「廣告畢竟是廣告,感動幾分鐘後,又會回歸理性」是許多企業打品牌形象廣告常見的困境,我覺得「透過廣告將品牌美好形象傳遞到人們心中」困難度最高的產業大概就是保險業、金融業 (包含銀行、基金證券投資等) 吧!因為這兩個產業和金錢高度連結,而現今大眾越來越聰明了,不太會單方面、單向完全接受品牌企圖傳遞的訊息,社群網路的討論變成重要的參考指標。操作得不好的品牌形象廣告,可能就會給人「矯情」、「這不過是商業話術」之感。

這並不是說廣告就沒用、完全不需要打廣告,廣告仍有其他多方面的功能。但若在現今社會,只做廣告就希望打造或維護完美的品牌形象,變成幾乎不可能的事。在大眾看不到的一面,讓企業內部真實狀況和外部廣告形象趨於一致,或許才是打造品牌的正途;而企業內部狀況只能靠自己長期累積經營而來,代理商 (廣告公司、公關公司) 無法代勞。

品牌形象在一夕之間重創的案例,最經典、也最常被講述的就是「全聯福利中心」吧!某段時期曾吸引年輕族群的社群熱議和喜愛,甚至被譽為「全聯奇蹟」,但卻因總裁大大的幹話而重損,想救也救不回來。而全聯長期主打的「真正便宜」,除了被大眾發現越來越不符合現實,在全聯員工疑似過勞死的新聞爆發後,「真正便宜」、「全聯經濟美學」似乎也變成了嘲諷、眼睛業障重,大眾開始懷疑:全聯節省了店租、裝潢、停車位,在便宜價格的背後是不是還有沒被注意到的、不被善待的基層員工?

大起大落、血淚交織的品牌形塑案例,對我來說是「哀矜勿喜」的嚴肅議題。在廣告和公關操作之外,讓實際行動也變成品牌的最好發聲吧。

arrow
arrow

    Penny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