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AppWorks
2021年3月份的 AppWorks Media Meetup 的主題是垂直電商,邀請了兩間 D2C 品牌進行分享,分別是家具品牌「MR. LIVING 居家先生」,以及保養品牌「BFFECT」。D2C 亦即 Direct to Cusumer(直接面對消費者),通常是透過網路與消費者建立連結,而無中間商,由於可以有較多利潤空間、更能充分掌握消費者數據,不僅是新創品牌擁抱 D2C 模式,也有許多大品牌開始嘗試 D2C 模式。
這場講座和我原先預期的稍有不同,沒有著墨太多於電商平台營運的經驗或者分享具體數字,而主要分享行銷策略上的思考、新的嘗試。由於這兩個品牌所屬的產業別不同(美妝、家具),不論是在行銷作法、消費頻次、消費者最在意的面向、消費者旅程(consumer journey)都有所差異,這篇文章就不混合一起寫,而主要分享我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品牌 BFFECT。在聆聽分享前,我對於 BFFECT 相當陌生,這篇試圖從接觸新品牌的角度,記錄我對於 BFFECT 的印象。
講者:施凱鈞 (BFFECT 好肌膚精華研究室 創辦人暨執行長)
獨角獸男士保養 / BFFECT科學保養 / Hairlab科學育髮創辦人。經歷過台灣 AppWorks 創業加速器 (AW#9)/矽谷 500 Startups (B19) 的歷練。創業於2014年,率領團隊成為台灣目前唯一獲得矽谷頂級投資機構 500 Startups 投資,唯一入選台灣科技部補助的 FMCG 新創企業。致力於透過 D2C 的商業模式,讓每一位消費者能夠透過保養變得自信美麗。
BFFECT 好肌膚精華研究室簡介:
最實在的科學保養!也是台灣目前成長最迅速的科學保養品牌。服務超過10萬位消費者。BFFECT 深信「變美」應該要透過科學,為了履行「最實在科學保養」的承諾,我們聯合台灣最權威的化學教授、主任級皮膚科醫師組成配方研發團隊,並通過國際期刊等級的層層科學實驗,包括製藥級的單雙盲實驗,來確認產品功效,唯有勝過市場熱銷產品才會推出上市。官網:https://bffect.com/zh-tw
圖片來源:AppWorks
產品力才是產品核心,推出30天滿意保證
BFFECT 主打「最實在的科學保養」而且「價格實在」。我是一個對於美妝保養研究不太深的人,認識的美妝品牌並不多,對我來說,這樣的訴求清楚易懂,且「30天滿意保證」也滿具吸引力的,容易讓人聯想:「該品牌對於自家產品很有自信,所以才敢推出滿意保證。」
關於價格實在,BFFECT 的單價大多落在 500 元以下,相較於知名品牌動輒數千元的保養品,BFFECT 的價格容易入手。我看到一位 Youtuber 在試用心得影片上加了「#小資女必看 #來自貧民窟的女孩更要看」的 hashtag,不禁莞爾一笑,也留下深刻的印象。
BFFECT 創辦人暨執行長施凱鈞(Johnny)表示,他們沒有將產品的收益,花在昂貴的電視廣告、明星代言,或是轉嫁高昂的通路成本給消費者,所以產品價格比較實惠。
價格實惠,又能讓消費者無條件退貨,該如何保持產品利潤呢?現場媒體追問 BFFECT 的實際退貨比例佔了多少?施凱鈞沒有透露具體數字,他說:「退貨比例在我們可以負擔的範圍內,不滿意就能退費,是我們的策略選擇。」
關於「找明星藝人代言商品」,SKII、UberEats 曾經因為和眾多明星接連合作,在網路上引起討論。2020年 Foodpanda 甚至在臉書發文表示「大明星們,對不起!我們真的很想請你們當代言人,但我們知道消費者更想要優惠,只好把代言費回饋給消費者囉!」引起網路一片譁然。
以我自己來說,「有無大明星代言」並不是採購時核心的考量因素,但有自己喜歡的明星代言的話,的確會多偏好、多注意到這個產品,舉例來說,我有一天在逛屈臣氏的時候,看到了福山雅治代言髮品品牌「TSUBAKI 思波綺」 ,而開始購買並愛用這個牌子(男神代言的牌子應該很好用吧,我當時是這麼想的 XD)。此外,近期看到綾瀨遙的 SKII 廣告,呈現她從 2010 年開始成為 SKII 的愛用者,10 年過去了皮膚依舊保持晶瑩剔透的狀態。我看了廣告後,雖然並不會認為只要用了 SKII 就萬事 OK,但是廣告至少讓人賞心悅目、心生嚮往呀!
光是「明星代言」並不會讓我反感,然而,如果短時間內頻繁看到相同的廣告,就非常惹討人厭了。SKII 在 2019 年找「渡邊直美」、「有村架純」 拍了系列廣告,並密集地投放 YouTube 廣告,我作為消費者也不禁心生反感:「渡邊直美很好、有村架純也很好,但我不想再看到你們了!」如何拿捏適當的廣告頻次,也是一門學問哪!
話說回來,Foodpanda 的臉書貼文是反面案例,從行銷公關的角度來看,「沒有大明星代言」這件事有利也有弊,就算因此得以壓低產品服務的價格,也僅能以非常隱晦的方式闡述,或者僅在非公開場合提及,也不指涉競品。
最大宗獲客管道是 Facebook 廣告,也開始嘗試與 Podcaster 合作
Q&A時段,我詢問了兩個品牌目前最大宗的新客獲取管道是什麼?BFFECT 和 MR. LIVING 都回答是「Facebook廣告」,MR. LIVING 說他們的臉書廣告 ROAS(Return on AD Spending,廣告投資報酬率)可達 8~10!另一方面,BFFECT 創辦人暨執行長施凱鈞說,如果長期只依靠臉書廣告,觸及的群眾會受限,因此他們也逐漸伸展觸角至其他媒體,例如新興的 podcast,成效不錯。
根據《數位時代》的報導:
「我們很在意回購,所以不會選短期衝量的方式,」平價保養品牌 BFFECT 行銷長廖致誠說。BFFECT 很早就開始與《百靈果》合作,至今儘管成本也受《百靈果》價碼翻 20 倍而有所提高,但他透露,就是還有賺,才會持續投入。「現在還是每天穩定有帶單進來,」
廖致誠分享投放百靈果的成效,更談到 Podcast 節目的長尾效應,跟 YouTube 或其他行銷平台不同,一集節目上線,多數聽眾不會搶聽首播,甚至第二天也未必聽,而是陸陸續續,等到有一個小時空檔的時候才聽,所以轉換發生的時間也很難說。
在當天講座上,BFFECT進一步分享他們過去與 KOL 合作的失敗經驗和心得,他們並不是一開始和 KOL 合作都很順遂,曾經花費 70 萬的行銷經費找來上百位 KOL 合作,結果轉換的銷售額僅 7 萬。嘗試的過程就當作是「繳學費」,慢慢累積出心得,並且不斷調整。
施凱鈞說,尋找 Podcast 合作對象時,他們會優先找頭部 podcaster,或者是經由他人引薦的名單,然而,他人的成功合作案例可當作參考,但不一定能複製到自家品牌上,還是要實際合作過才能知道有沒有「命中」,如果「命中」了就可以考慮一次簽多檔合作。值得一提的是,當紅 podcaster 的合作價碼會隨著時間調漲,因此 BFFECT 會和相同 podcaster 一次簽多檔合作,「就像是買期貨,」施凱鈞這麼比喻。
整體來說,MR. LIVING 和 BFFECT 作為新創品牌,都相當重視自身的產品力、消費者體驗,致力提供「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產品,在 Facebook 廣告之外,也投注資源在內容行銷、口碑行銷(網紅或素人的體驗),藉此獲取新客、保持與舊客的互動,顧好消費者旅程的各個環節,就能逐步提高回購率及客單價(MR. LIVING 表示,去體驗店的客人 3 成以上客單價達 10 萬元)。內容行銷、與 KOL 合作有時不一定能立刻見效,但長期來看的確是必要的投資,MR. LIVING 和 BFFECT 穩紮穩打,也令人期待這兩個品牌未來的發展。
留言列表